議員倡內地建屋 張炳良:須考慮市民家庭交通問題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7/01/09 13:55

最後更新: 2017/01/09 13:55

分享:

分享:

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政府上月公布2016年的長遠房屋策略周年報告,提及未來10年最新房屋供應目標的新建單位數目維持於46萬個。

立法會一個委員會今早討論長遠房屋策略,多名議員質疑有關建屋數量難以達成。會上又通過4項無約束力動議,包括要求政府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6:4改為7:3、設立租務穩定機制等。

工黨張超雄建議政府訂立租務穩定管制,讓住在劏房、無法上樓的基層市民得到保障,避免被濫收水電費等;議員何君堯就建議政府考慮於內地建屋,予港人選擇到內地定居,指內地環境好,單位又大,相信會受歡迎。

運房局長張炳良表示,留意到社會有批評去年的可建房屋單位較前年少約2萬個,澄清兩個年度所指的10年期不一樣,最終估算可建多少單位,需視乎政府覓得多少可供發展土地。

他稱,政府把握未來十年可以發展的土地有限,房委會亦已經用盡持有的熟地發展公營房屋,呼籲社會要咬緊牙關,作出必要的取捨。

他又指,房屋和土地問題已到達臨界點,希望社會各界共同面對艱難的挑戰,上下一心,爭取更多空間解決迫切問題。

對於有意見認為市面上新建單位越來越細,張炳良解釋,發展商會考慮市民負擔能力,而此現象不只是供應問題,亦與樓價水平息息相關。

他補充,政府於房屋供求失衡下,有需要推出需求管理措施,令樓價不會因為市場過度亢奮,而造成螺旋式推高。公營房屋方面,房委會仍按公屋編配標準,每人不少於7平方米室內面積。

張炳良又稱,當局曾諮詢是否發牌規管劏房,但社會反對,因此政府無公權力規管劏房;至於在內地建屋,過往亦有討論,惟市民要考慮兼顧交通、家庭等問題。